鲁迅个人资料(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用120个字来介绍一下?)

编辑小石

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用120个字来介绍一下?

鲁迅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原名周树人,浙江绍兴人,一生一笔为武器,抨击社会黑暗,唤醒民众斗志,被誉为“民族魂”。代表作有:《呐喊》,《彷徨》,《故事新编》,《狂人日记》。关心劳苦大众胜过关心自己,十分关心青少年,爱憎分明。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”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。 参考资料:我们做过这张试卷了,老师的标准答案。

周晔的介绍?

周晔, 女,1926年5月生,1984年1月去世。浙江绍兴人。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,鲁迅先生的侄女。周晔生于上海,鲁迅逝世时,她才10岁。

1、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

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是现代作家周晔于194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。此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的几件事,以及他给“我”的教育,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,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。的几件事,以及他给“我”的教育,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,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。

赞扬了鲁迅“为自己想得少、为别人想得多”的优秀品质,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、热爱与敬仰之情。全文构思、立意高明,脉络清晰,叙事清楚,行文童言真心,读来亲切感人。

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后被选入人教版《语文·六年级·上册》等小学教材中。

2、《鲁迅故家的败落》

《鲁迅故家的败落》是1984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,周建人口述,周晔整理,此书成书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印数21800本。经过十七年,2001年8月,由福建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,印数却降为2500本。

这部书介绍了周家的家族背景,附有详细的周氏族谱和相关人物介绍。周建人自记事起回忆,从自己的视角记录周家的败落轨迹,也记录了鲁迅三兄弟的成长之路。这本书给鲁迅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,生动的材料,读起来也富有趣味。

鲁迅是怎么去日本留学的?

鲁迅是去日本学医的。因为鲁迅的父亲生病了,鲁迅经常奔走于药铺之间,决定为救治象他父亲的病而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选择求医。

后来,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,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, 1906 年,一个偶然的“幻灯片 ” 事件,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“看客”以及示众后的场面,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,正是从那时起,鲁迅遂“弃医从文”。

鲁迅到日本留学 时选择医学是打算毕业后回国,救治象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。战争时去当军医,救治伤员,支持革命。但“幻灯片”事件让他改变初衷,弃医从文,改治于改造国民个性的探索和战斗,开始文学活动。

扩展资料

扩展资料

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、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,然而时间仓促,难免遗珠,1948年、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《鲁迅全集补遗》、《鲁迅全集补遗续编》,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。

鲁迅在他的一生中,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,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。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,鲁迅曾把杂文分为“社会批判”和“文明批判”,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“批评(批判)”内涵与功能。

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,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,论战,反击……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:从《热风》开始的对封建礼教、旧传统的批判,与复古派的论争,一直延续到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》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,对中国共产党内的“左倾”路线的反击。

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“不克厥敌,战则不止”的不屈精神,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“恕道”、“中庸”传统,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、异质性。

我的伯父鲁先生背景?

创作背景

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。争先瞻仰遗容,数万群众主动为他送葬。作者写了此文章赞扬了鲁迅先生“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”的优秀品质,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、敬爱之情。

2、文章介绍

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文章主题: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,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,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,为自己想得少、为别人想得多的人,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、热爱与敬仰之情。

3、作者简介

周晔(yè), 女,1926年5月生,1984年1月去世。浙江绍兴人。鲁迅兄弟三人,老大周树人(鲁迅原名),二弟周作人,三弟周建人。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,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。周晔生于上海,鲁迅逝世时,她才11岁。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,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,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(1945年),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。周建人在晚年口述,周晔执笔,出版了《鲁迅故家的败落》一书。周晔还独立撰写过《伯父的最后岁月——鲁迅在上海》一书,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